瓣膜性心臟病治療大躍進,延長高齡患者健康餘命

瓣膜性心臟病治療大躍進,延長高齡患者健康餘命

曾經是蔣經國先生身邊首席文膽張祖詒,今年102歲,身體硬朗、生活習慣良好,也定期做健康檢查,卻未曾料想心臟會出問題,「一開始是覺得有點暈,後來某天發現心跳突然快到一分鐘跳了124、136下才驚覺不對勁。」經檢查過後,確認是主動脈瓣膜開口因為鈣化而出現狹窄,於是接受建議進行經導管主動瓣膜置換術(TAVR或TAVI)。

張爺爺所進行的TAVR,其實是近20年來心臟科逐漸發展出的嶄新治療技術。振興醫院副院長殷偉賢醫師指出,這項新手術方式對瓣膜性心臟病具劃時代的意義,「不但讓過去棘手的疾病變得可醫治、也讓原本只能靠開膛剖腹的方式,現在只要一根導管就能解決。」而且,手術後的效果也與傳統手術一致,又因傷口小、復原快速,減少了住院天數與感染的機率。

 

主動脈瓣膜狹窄,高齡化社會下常見心臟疾病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屬於老人常見的疾病,據統計,65歲左右的年齡層盛行率約5%、75歲以上盛行率則達12.4%,其中約3.4%的病患屬於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林茂欣醫師提及,一旦主動脈瓣膜產生嚴重狹窄,合併不同程度的逆流或閉鎖不全,會增加心臟負擔,就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昏厥、水腫等心衰竭症狀,甚至可能讓心臟罷工而猝死。而暈厥、心絞痛、心衰竭是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三大症狀,尤其若已進入心衰竭階段,預後更差,若未積極接受瓣膜置換治療,2年內死亡率高達50%,平均餘命約2至3年。林茂欣醫師表示,當有症狀出現時,暫以藥物可以緩解症狀,但若病程已經嚴重到出現心臟衰竭時,則建議進行瓣膜置換手術。不過通常需積極接受瓣膜置換手術的病患年齡都大,又伴隨其他共病;傳統的開心手術,因為傷口大、手術時間又長,併發的死亡風險也高,部分病患或家屬常因不願承受痛苦而選擇放棄治療。「即使接受手術,病患也因為術後傷口疼痛劇烈,往往不敢深呼吸、咳嗽或移動,不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容易併發肺炎或呼吸道感染。」殷偉賢醫師提及,從2017年開始,新的改良型TAVR瓣膜在台上市後,更大幅改善了原本瓣膜的缺點,手術死亡率由5-10%下降到1-2%,「經過大型研究認證,TAVR的效果已經很好,歐美也將TAVR推展到中低風險族群,年齡也放寬到65歲以上。」

 

改良型TAVR瓣膜,能適用90%病患

TAVR手術的施行方式,是把動物心包膜組織製成的人工瓣膜縫在金屬製成的支架內,經由鼠蹊部的股動脈穿刺,將瓣膜透過心導管系統放到鈣化的主動脈瓣膜處,再經由不同的施放系統將人工瓣膜置放在主動脈根部,取代原有退化的主動脈瓣膜。「現在市面上分成球囊擴張式與自膨擴張式2種,一般來說,大多數病患兩種都適用。」殷偉賢醫師進一步說明,90%的病患都可使用兩種瓣膜,「但若是瓣膜附近的結構特殊無法全面包覆而有滲漏風險;或者瓣膜鈣化程度嚴重,擔心以硬撐方式容易破的情況時,就會特別選擇適當的瓣膜型態。」他解釋,現在無論是球囊擴張或自膨式瓣膜都做了改良,「例如球囊擴張式瓣膜置放方式簡單,還加了裙邊,不用擔心撐破、又具防漏的好處。」

 

高風險族群宜定期檢查,及早發現積極治療

林茂欣醫師提醒,先天性心臟疾病如二葉瓣畸形、或曾做過胸部放射線治療、風濕性心臟病、腎臟病等高風險族群,運動時若有氣喘或胸悶、胸痛時,要及早接受心臟專科醫師的診治,並呼籲定期接受心臟超音波的檢查,不要拖延治療時機。殷偉賢醫師認為,聽診是最簡單的篩檢方式,只要有心雜音就需讓心臟專科進一步檢查,「現在手術強調心臟團隊(heartteam),唯有心臟內外科醫師共同投入合作,才能提供病患最好的治療。」目前國內TAVR手術需全額自費瓣膜醫材,隨著全球臨床實證與適應症擴增,且國內醫療先進眾所周知,不僅TAVR治療技術上領先亞洲各國,治療效果也很明確,能有效延長病患的健康餘命,改善生活品質,免受長期心衰竭之苦。而今,不只是醫療科技進步,在台灣心臟學界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成人結構性心臟學委員會努力溝通之下,健保署已在商擬,於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提高手術醫材及費用補助,相信要像張爺爺一樣活到百歲,絕非只是夢想。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特刊99號

填寫問卷獲得衛教知識包

您或您的親人是否患有主動脈瓣膜狹窄?


您在這段過程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寶貴的。

為了協助您,我們制訂了一份如何協助您或親友認識心臟瓣膜疾病的建議知識包 !

您或您的親人是否患有主動脈瓣膜狹窄?

填寫問卷獲得衛教知識包

請問您是:(必填)
您的年齡(必填)
所在縣市:(必填)
獲取最新訊息(必填)
提 交
您或您的親人是否患有主動脈瓣膜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