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是什麼? 瓣膜有那些功用?
心臟瓣膜是心臟裡的4道「閘門」,主要功用是控制血流單向前進,阻止血液逆流。4個瓣膜是:
● 二尖瓣膜:2片瓣葉,控制從肺部回流的含氧血液由左心房進入左心室。
● 主動脈瓣膜:有3片瓣葉,左心室打出的含氧血液通過主動脈瓣膜後,以主動脈為幹道輸送到全身。
● 三尖瓣膜:3片瓣葉,控制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由右心房進入右心室。
● 肺動脈瓣膜:有3片瓣葉,右心室打出的血液通過肺動脈瓣膜後,接著流經肺部,排出二氧化碳及吸收新鮮氧氣。
心臟瓣膜有那些相關疾病與症狀?
瓣膜如果受損或結構發生變化,會導致瓣膜沒辦法完全打開,或是閉合時沒辦法關緊,前者稱為瓣膜狹窄,後者稱為閉鎖不全。因心臟瓣膜損傷或結構變化而導致的疾病,統稱為「瓣膜性心臟病」。
瓣膜狹窄就如同馬路寬度收窄,會造成一部分血液像塞車般回堵,心臟必須更耗力才能打出足夠血量供應全身。閉鎖不全則會導致血液逆流,部分血液堆積在原處,也會使心臟工作更費勁。
4片瓣膜因擔任的角色不同,症狀也有些差異,共通症狀有容易喘、頭暈、心跳不規則(心律不整)、疲倦、胸悶、運動很容易累等,嚴重時可能呼吸困難、心絞痛,甚至突然昏倒。
心臟瓣膜疾病如何檢查?與檢查方式
血液流過瓣膜、心房、心室和大血管時會發出聲音,就像一組運作良好的機械有特定節奏和聲調,反之則會出現異響,因此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醫師使用聽診器,便能初步判定心臟瓣膜有沒有出狀況。
如果醫師認為需要進一步檢查,心臟超音波檢查、胸部X光攝影,還有心電圖都可以用來釐清病因。
心臟超音波可以準確評估瓣膜和心臟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胸部X光攝影則能看到心臟構造和體積的改變。瓣膜病變會干擾心臟收縮和舒張的節奏,心臟專科醫師能從心電圖上的心跳波形辨認出多種不同的心臟問題,提供更多診斷依據。
心臟瓣膜手術有健保給付嗎?該如何申請健康保險
按照瓣膜損傷程度不同,醫師會評估要不要動手術修補受損瓣膜或換上新的人工瓣膜。
如果能修復,醫師一般都會盡可能保留病人原有瓣膜,因為人工瓣膜不只價錢不便宜,使用年限也比不上自身的瓣膜。在現階段,瓣膜修補手術已經納入健保給付。
如果要替換人工瓣膜,現在有機械性瓣膜和生物性瓣膜可以選擇。機械性瓣膜是由金屬或陶瓷等材質製成,優點是耐用,缺點是比較容易產生血塊,所以病人必須終生服用抗凝血劑,避免生成血栓導致中風。
生物性瓣膜則是用牛或豬心的組織製造,好處是和人體的相容性比較好,較不容易產生血栓,因此病人通常只需要在手術後的3個月內服用抗凝血劑,之後經過回診評估,就可以停藥。缺點是使用年限大多只有10~15年,超過期限後萬一心臟再出問題,可能又要動一次手術。
所以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狀況的患者,醫師都會評估後給出不同的治療建議。
目前機械性瓣膜和傳統的生物性瓣膜已有健保給付,特製的耐久性生物瓣膜則是部分給付。
不過要留意的是,如果醫師評估病人不適合接受開胸手術或開刀風險太高,因而採用經導管手術,例如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健保目前開放有條件給付,建議患者先和主治醫師充分討論後再做決定。
註: 文章完成於2024/04/15, 進一步更新的健保給付條件請洽您的心臟專科醫師團隊諮詢,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