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退化是什麼?瓣膜退化有哪些症狀與該如何治療?
心臟瓣膜可以比喻成心臟裡的4扇單向閘門,使血液無法逆流,控制血液流動的方向。4個瓣膜分別是主動脈瓣、二尖瓣(也稱為僧帽瓣)、三尖瓣,以及肺動脈瓣。
如果瓣膜因為老化或疾病,而在該開啟的時候沒辦法完全打開(醫學上稱為瓣膜狹窄),血液流動受阻,會導致一部分血液滯留在心臟裡,造成額外壓力;或是變得關閉不緊(醫學上稱為瓣膜閉鎖不全),就像損壞的門即使勉強關上仍會留下縫隙,一部分血液會逆流回心臟。兩種狀況都會增加心臟負荷,心臟必須更拼命工作才能打出足量血液供應全身所需,久而久之將導致心臟過勞,引發心臟衰竭。
心臟瓣膜退化發生原因與症狀有那些?那些人比較容易發生?
心臟瓣膜雖然耐用,反覆開閉數十年後也會「年久失修」,常見原因是血液中的鈣質一點一滴沉積在瓣膜組織,導致瓣膜鈣化,變得肥厚、變硬,最終造成瓣膜狹窄,就像河道上的一座閘門生鏽了,無法正常開關。
一旦瓣膜退化,除了心臟本身工作超過負荷,引發怠工,還會造成全身性的問題,尤其以主動脈瓣膜退化導致的影響最明顯。
因為主動脈是心臟送出血液到全身的交通要道,宛如公路網的起點,隨著瓣膜退化愈來愈嚴重,體內器官得不到足夠新鮮血液供應,患者會開始感到胸悶、頭暈、呼吸急促、倦怠,有時會胸痛、覺得心臟劇烈砰砰跳(俗稱心悸),甚至突然眼前一黑昏倒。
其他引發心臟瓣膜退化的原因還有風濕性心臟病及感染性心內膜炎等,都是因為細菌或真菌等微生物侵入心臟部位,破壞了瓣膜組織。
不過,因微生物導致瓣膜損傷或瓣膜啟閉能力降低的患者數量,比起年紀變大導致瓣膜退化的人數少得多。
心臟瓣膜退化該如何檢查?有那些檢查方式?
最簡便的辦法,是醫師在診間使用聽診器,便能聽到瓣膜異常造成的心臟雜音,並做出初步判斷。
如果醫師認為有疑問,通常會安排經胸前或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檢查,超音波的好處是無侵入性、不需麻醉,也不必擔心輻射線。一般來說,瓣膜退化會導致心臟必須更用力才能推送出足夠的血液,因此心室肌肉會變厚。
醫師可以透過超音波影像,評估心臟結構是否發生變化,進一步推斷心臟瓣膜病變的嚴重程度。
也可以進行胸部X光攝影,檢查心臟構造;或是心電圖檢查,能從波形中看出心跳是否規律、心房或心室是否有肥厚情形,提供醫師更多診斷依據。
此外,有些狀況嚴重的病人也可能要再額外接受磁振造影(簡稱MRI),或是血管攝影檢查等,以釐清病變根源。
如果有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問題,須要開刀嗎?
輕度的閉鎖不全建議需定期追蹤,觀察有沒有惡化。如果患者開始感到不適,或是出現併發症,例如因心臟結構改變導致的心律不整、心臟疲乏導致的下肢水腫等,醫師一般會開立藥物治療,比如安撫心跳過速的乙型阻斷劑,或是協助身體排除水分的利尿劑等。
如果病人經藥物治療仍無法改善,瓣膜損傷也持續加劇,醫師會考慮動手術修補瓣膜,不得已時則會建議病人置換瓣膜。